)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chuneng365)为您精选国内外储能讯息。欢迎读者朋友在文末“写留言”处,与我们互动、交流、探讨。
国内头条
1、厦门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储能可参与、补偿基准4元/kWh
【资料图】
6月9日,厦门发改委、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厦门市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方案鼓励拥有储能、电动车充电设施、数据中心、自备电源等资源的用户,接入厦门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参与需求响应。补偿基准价格为4元/千瓦时,补贴价格系数和响应速度系数分别为0~1、1~3。
2、总投资81亿元!汨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
6月11日,汨罗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动员大会举行,电站是湖南省"十四五"抽水蓄能重点项目,总投资81亿元,可研计划施工总工期为69个月。电站建成后,国家电网在华中地区抽蓄总装机将突破2000万千瓦。电站采用成熟、经济的抽水蓄能技术,新建4台30万千瓦可逆式发电机组,将发挥保障大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调节器”作用和支撑新能源大发展的“充电宝”作用。
3、新型储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落户甘泉堡经开区
6月8日,甘泉堡经开区与信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5吉瓦时新型储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1亿元,将在2023年至2024年分步建设2吉瓦时新型储能装备生产线,附属设备生产线、仓储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总体落地达产后可实现税收近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个至150个。
4、淮海控股集团牵手弗迪电池 将在江苏徐州共建钠电池基地
6月8日,淮海控股集团与比亚迪弗迪电池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比亚迪总部举行。双方将以合资公司方式在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建设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微型车钠电系统配套商。具体来看,双方将以徐州为中心拓展全国乃至全球的微型车辆市场需求,以基地为中心负责苏鲁豫皖钠电新能源储能产品的市场拓展经营。
5、芳源股份拟定增18.86亿元投建碳酸锂等项目
6月11日,芳源股份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投资者,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86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
6、上海电气首获压缩空气储能透平发电机组订单
近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成功中标国电投定西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透平发电机组订单,这是上海电气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获得的首台透平发电机组订单。该项目配套上海电气全新研发的空气透平,具有优异的热力性能、超长大修周期、整装发运、一键启停等特点,便于用户运行和维护。同时还配备了上海电气10MW双驱型箱式空冷发电机,具有效率高、出力裕度大、安装方便等显著特点。
7、年产10GWh!青禾新能储能系统生产制造基地在浙江丽水开建
6月8日,青禾新能年产10GWh储能系统丽水生产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新基地建设总投资80亿元,分为三个子项目,拟建设24.5亿元的储能系统集成基地、46.5亿元的集中式光伏发电和9亿元的储能电站。青禾新能丽水储能系统制造项目,是青禾新能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目前,青禾新能已形成了PACK、BMS、EMS、PCS的全产业化布局,依托集团资源,覆盖除了电芯以外的所有核心设备生产制造端。
海外头条
1、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启动全球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昆士兰州已授予重要合同,开始建设全球最大的抽水蓄能(PHES)电站。随着昆士兰州努力结束对煤炭的历史依赖,该州政府推动建设5GW的先锋-伯德金抽水蓄能项目,该项目将提供24小时放电持续时间的长时段储能。该项目是澳大利亚政府总额为620亿澳元(41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支持该州经济向清洁能源过渡并确保未来能源安全。
2、20MW/45.6MWh!Key Capture Energy公司在纽约州开通运营电池储能项目
据外媒报道,可再生能源开发商Key Capture Energy公司日前开通运营了一个20MW/45.6MWh的电池储能系统,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在纽约州运营的规模最大的一个电池储能系统。这个持续时间为2.3小时的电池储能项目使用了来自逆变器和储能系统制造商阳光电源公司生产储能系统,而Black and Macdonald公司是该项目的建设和工程承包商。
3、明尼苏达州通过8000万美元激励方案,用于支持部署储能、微电网等项目
据外媒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参议院日前通过了一项总额为8000万美元的激励方案,用于激励开发商在该州开发和部署太阳能发电设施、储能系统、微电网以及电网弹性设施。明尼苏达太阳能行业协会(MnSEIA)为此表示,这项有关环境、自然资源、气候和能源财政与政策的综合隆法案将提交给该州州长Tim Walz签署成为法律。
今日微语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乔·贝利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