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开封广播电视报
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让非遗文化走进青少年的心中,让孩子们从小就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已经成为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事业。
五一刚过,位于四川凉山州、湖南怀化市、贵州六盘水市、河南平顶山市、陕西咸阳市5个省份的10所偏远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就收到了来自十八数藏携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公益基金送上的一份特殊非遗礼物:共计1000份的“湖南·滩头年画”非遗包以及定制教学视频,生动有趣地为孩子们讲述滩头年画这项非遗技艺的同时,也让全国的青少年接触、学习、并爱上湖南楚文化和传统非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龙门乡嘎勒村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动手描绘
“滩头年画”非遗包
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非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传播与共享,以十八数藏为代表的新媒介与新科技,让非遗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也为高质量的文化内容注入了技术的翅膀,赋予非遗全新活力。在今年非遗日即将到来之际,十八数藏联合暖流计划开启“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探索数字藏品与非遗传承的公益良性互动,以科技之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引领数藏行业的向善发展。
本次系列活动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主办,暖流计划公益基金、十八数藏及战略合作伙伴《了不起的匠人》团队共同承办。活动围绕“非遗进校园”及“百件青少年非遗创作展”展开,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各类主体参与+专业机构组织+媒体立体传播”的非遗传承新模式,实现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的转变。
“暖流计划”长期致力于帮助偏远山区学童募集改善基本的生活、学习环境所需物资,使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自信、有尊严的成长。
4月,当十八数藏与暖流计划启动“非遗进校园”公开征集之后,受到校方与各地教育系统的重视,最终来自全国5个省份的10所学校500名学生成功入围,并获得了包括“滩头年画+非遗脸谱+非遗造纸”共计2000份非遗包物资的捐赠。孩子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并通过选拔,最终出现在6月10日举办的“百件非遗创作展“中。十八数藏还将为其中的代表作品推出数字藏品,将孩子们的非遗创作与数字化技术结合,通过区块链技术结合公益项目创新,以技术之力彰显公益之美,让每一份善意有迹可循!除运营成本外,十八数藏将把该系列藏品发售收入全部捐赠给暖流计划公益基金。
河南省平顶山舞钢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正在绘画
“滩头年画”定制视频
毫无疑问,非遗正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但要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学习并接受它并不容易,毕竟时代与环境已发生了巨变。为此十八数藏与《了不起的匠人》团队特地为孩子们定制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详细讲述了“滩头年画、京剧脸谱、造纸技艺“这三项非遗内容,更好地帮助古老非遗技艺找到新生代传承人,讲好中国故事,让历史更鲜活,也让文化遗产走进人间烟火。
“脸谱+造纸”定制视频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曾提到挂在床头的两张’花纸’,其中一张《老鼠娶亲》很可爱。。。”视频里,滩头年画高腊梅作坊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将滩头年画的历史娓娓道来。在她的故乡湖南邵阳隆回县滩头镇,滩头年画色彩艳丽喜庆,集热烈奔放,神秘等文化特征于一身,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滩头木版年画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老鼠娶亲》更是常见的题材,每一种图案的滩头年画,从创作到最终成品所需时间如果满打满算约需要半年,其中包括造纸,刷粉,刻板,水印,开脸,需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所有制作的原料和流程全部需在当地完成。这些从未了解过的有趣知识点,都让孩子们倍感新奇。
滩头年画高腊梅作坊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
非遗传承,文化绵绵不息;初心不变,历史源源不断。长久以来,十八数藏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数字藏品为新道路、新载体,与上百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携手复兴非遗技艺:尽显岭南陶瓷之美的潮州通花瓷、兼容并蓄的京西皮影“山海经”系列、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金石篆刻、惊艳世界的龙泉青瓷、匠心传承的针刻漆器、燕京八绝流光溢彩的景泰蓝,十八数藏通过多样化的数字创新形式与内容,让非遗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十八数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探索数字藏品与非遗传承的公益良性互动,不断实践并落地“区块链+公益”应用,多元融合,延展公益、艺术与技术边界,构建从创作者发掘、内容孵化、IP价值发现到应用场景运营的完整业务生态,为非遗、民俗、美术、文旅等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舞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