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北青网
近日,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受邀参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论坛,作为“感官共域”公共艺术项目的发起人之一,赵燕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鲍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感官共域”参展艺术家杨茂源一同围绕“从众望到共域——公共艺术为谁而做”主题展开圆桌对谈,探讨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是什么、核心价值如何呈现以及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公共、开放、联接,“感官共域”为每一个人而做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时代美术馆携手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双方基于公共艺术理念上的深度契合,在成都、重庆和北京的华熙LIVE开启三地共构“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项目,旨在将华熙LIVE这一公共场域作为范本,构建一个拟生命化的生态系统。
(相关资料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鲍栋、赵燕、张子康、杨茂源
在讨论何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时,论坛嘉宾尽管从不同侧面给出了解读,但不约而同地都将公共艺术指向公共、开放和联接。
张子康认为“公共”意味着大家都能够进入的场域,不是私密空间,是艺术与自然与人的互动方式。鲍栋表示,公共艺术取决于观众和它的关系——一个公共艺术作品放在家里没人看到,就不能称其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为了公众而做的。引起杨茂源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在于它激发了艺术品的开放性。美术馆中的艺术作品有一种跟观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而公共艺术会在公共空间里面跟各种不同的人发生关系,在社会和人群中发挥价值。
赵燕认为能否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和讨论,能否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联接,是决定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价值的核心因素。艺术作品不应该仅存放于美术馆中,一定也要走入公共视野,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所以华熙LIVE打造的是一个城市年轻人的活力聚集地,5个小时的生活方式圈,把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生活、文化教育融为一体。让人们在艺术中找到共鸣,治愈心灵。人不管做什么,终归还是要让自己幸福。
时代美术馆邀请李赢、刘亚洲、宋三土、颜石林、杨茂源、周力六位当代先锋艺术家开展“因地制宜”的创作,将11件极富张力的大型艺术作品植入相应的场域空间之中。后疫情时代,个体的情感体验与群体和社会的联接模糊而缺失,这11件公共艺术作品出现在城市中,让公众个体以“参与者”的身份,打开感官,产生交互体验,当艺术作品与场域相融,“冲破”了日常生活的惯常景致,使有限的空间得以无限发散与外延,并与各具风貌的城市紧密相融,不仅能营造出全新的“多维情感场域”,更会引导公众在熟悉中发掘陌生、感知新生,从而调动公众的独特感官,激发人们的共情与共感。
成都艺术大道开街,人流涌动
“感官共域”公共艺术项目是当下艺术结合商业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众望”单元中精选出最具标志性、传播性、参与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落地北京、成都、重庆的华熙LIVE空间中,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在地性价值。因地制宜的创作为城市增添了艺术调性,将艺术融入城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公众塑造出一个有内容、有灵魂、有体验、有温度、有科技的艺术生活场域,使城市生活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4月21日,“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季开幕式在时代美术馆·成都馆顺利举行,成都华熙LIVE艺术大道正式开街。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给春末夏初的蓉城带来无限生机。公共艺术的表现力与价值在华熙LIVE的广阔街区中尽情释放,艺术为城市生活赋能,并深化出更丰富的体验式内容。
“感官共域”参展艺术家与策展人一同参观艺术大道
勇气、相信、美,公共艺术以服务大众而富有生机
艺术来源于生活,凡是能从中体验到美感的事物都可以上升为艺术。赵燕说:“艺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支撑,伴随我们的一生,引领我们去发现生命中美的闪光点。”
时代瞬息万变,大众审美结构也在随之改变,人们对艺术文化给予更为强烈的期待,艺术家的观察视角和创作思潮也在不断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当今艺术家们也意识到艺术不仅局限于技法,开始注重跨界,与观众对话,寻求思想的共鸣,建立联接,这是当代艺术观念的进步。公共艺术让整个城市变得松弛有温度,更有人文调性。赵燕在论坛中表示,“以人为本的社会,所有的创造都是为人服务的,艺术是最能够和人产生联接的,无需语言文字,好的艺术作品,每个人都可以和它对话。
艺术对公众不仅有治愈作用还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艺术不应该仅仅被瞻仰,在美术馆里束之高阁,更应该融入城市生活。公共艺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街区里的艺术作品静默伫立于此,伴随每一个清晨和黄昏,出现在公众日常生活的视野中,与城市中的人一同呼吸,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城市中人的感觉和体验。赵燕说,即使是建造房子,也把它当做一个艺术作品来用心对待。因为土地是有生命的,建筑被人赋予了灵魂,具有生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静物。
艺博会时代美术馆展位
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一个城市中缺失艺术该多么无趣,也不敢想象剥离了艺术的生活是否会变得过于沉重。乘着艺术之翼,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投射确证自身,从平庸中超脱出来成为更好的自己。后疫情时代,人们迫切需要精神重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渴望联接。艺术以一种温存之姿唤醒人们,引导公众打开感官,去讨论和交流,寻求同感、共振,让社会复苏,激发活力。赵燕说:“艺术真正服务于大众,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得到永生。”无论科技怎样发展,线上即时通讯多么便捷,人们终归需要面对面的、真实的情感交流。华熙LIVE为公众打造有艺术氛围的能量场,让大家在自由愉悦的场景中充分交互,体验“心流”时刻,找到自己信任的力量,拥有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勇气。
北京时代美术馆为扶持青年艺术家发起的“种子计划”中有10位艺术家带来20余件作品在本次艺博会中亮相。此外,4月29日-5月3日期间,2023华熙LIVE·买得起艺术周成功举办。作为“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季的北京分会场,活动以“陆天聚场”为主题,打造“陆天美术馆”“陆天市集”“陆天工坊”及“陆天公益”四大活力板块,满足公众对于文化艺术体验、文化艺术消费、文化艺术社交的立体化需求。在城市之中,在陆天之间,构建起关于艺术的全新体验式“聚场”。
2023华熙LIVE·买得起艺术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编辑/崔毅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